近日據有關媒體的報道,海軍曆時12年拖延5次的國産航母(IAC-Ⅰ)號稱將在2020年正式下水服役,並且印度國防部還號稱印度國産航母將在兩年以內趕超中國的"遼甯"號航母。面對如此膨脹的印度國防部,外界發表評論稱,印度哪兒來的自信,能夠在兩年以內趕超中國"遼甯"號航母。中國的"遼甯"號航母都已經正式服役7年了,你的國産航母還在趴窩。並且印度國産航母IAC-Ⅰ滿載排水量只有僅僅4噸,只是日本直升機航母的級別,而中國的"遼甯"號滿載排水量僅7萬噸,同時印度的IAC-Ⅰ的最大航速只有28節,而中國的"遼甯"號則有30節。
不僅如此,印度航母的艦載機是俄羅斯制造的米格-29,而中國的艦載機則是殲-15,兩者在性能上存有巨大的差距。除了戰力上的區別,兩國的航母在制造工藝上也存有巨大的差異,就單單以建造航母的鋼材爲例,IAC-Ⅰ前期依靠的是從俄羅斯進口的ABA特種鋼材,後期由于俄羅斯無力向印度出口大量的ABA特種鋼材,印度迫不得已又自己著手研發最基本的鋼材,據傳聞在水下泡了如此多年的IAC-Ⅰ航母除了俄羅斯提供的鋼材未出現鐵鏽情況,其它的國産材料都出現或多或少的腐蝕情況。
印度軍工除了材料不合格以外,它的軍工水平也是不達標的。以印度的科欽造船廠爲例,它們在建造大型郵輪和貨輪的時候曾多次出現質量問題,船身上某些地方存在或沒有焊牢或是焊縫過大的問題。這讓外界對于印度建造的國産航母質量問題著實捏了一把汗。最後就是印度的軍方體系,印度發展多年始終未能成功建立起自己成熟的軍工體系以及印度始終沒能學會以嚴謹的態度對待軍工發展,自己造飛機要延遲多年,自己造的軍艦一下水就面臨退役。而IAC-Ⅰ航母計劃又被外界笑稱"八國聯軍",所以印度國防部號稱兩年內趕超中國的"遼甯"號航母,怕也只是一個笑談。
回顧印度的航母之路,印度作爲二戰之後在亞洲地區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早在1957年就購進英國的"尊嚴"級輕型航母並將其更名爲"維克蘭特"號經過簡單改裝之後,該航母正式加入印度海軍。嘗過航母甜頭之後的印度便在航母之路上一發不可收拾,被俄羅斯的白送的戈爾什科夫元帥號坑了之後,印度海軍決心要自己建造一艘國産航母。于是印度提出了"藍天衛士"計劃,該計劃于1999年成立並被印度議會批准,2006年正式開工,當時預計將在2011年下水服役當然這只是印度的說法。
然後就開始印度航母的延遲之路,印度方面于2009年印度安裝龍骨,但是無奈造船廠實力太低工期遭到拖延,然後印度軍方將航母的工期延長至2014年。2013年IAC-Ⅰ正式下水但是完工率只達到了30%。2015年基本成型的IAC-Ⅰ再次下水,但是由于其它因素迫使IAC-Ⅰ的服役時間又要往後延遲。當時印度預計建造兩艘國産航母IAC-Ⅰ和IAC-Ⅱ,但是就是首艘航母IAC-Ⅰ都還沒有移交印度海軍,就更別說IAC-Ⅱ航母了恐怕又是一個遙遙無期的工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