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活動按閱兵式、分列式兩個步驟進行,時長約80分鍾。
閱兵式,受閱部隊在長安街列陣,光榮接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檢閱。
分列式,依次按空中護旗梯隊、徒步方隊、裝備方隊、空中梯隊的順序通過天安門廣場。
這次閱兵編59個方(梯)隊和聯合軍樂團,總規模約1.5萬人,各型飛機160余架、裝備580台套,是近幾次閱兵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閱兵創多個“最多”“首次”
慶典活動演奏曲目達50多首,是曆次國慶活動最多的一次。
按改革重塑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編組徒步受閱方隊,全軍各大單位均有力量參閱,不少方隊是首次亮相。
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最新成就集中體現。繼朱日和沙場閱兵和海上專項閱兵後,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裝備比重較高。
絕大部分方隊編設將軍領隊,由受閱部隊2名指揮員共同擔任,將軍人數超過以往,是曆史上高級指揮員受閱數量最多的一次。
這次閱兵首次借助仿真模擬系統,對總體方案進行推演論證。
女兵方隊將安排兩名女將軍擔任領隊,以飒爽英姿亮相閱兵場,這也是曆次閱兵首次在徒步方隊安排女將軍受閱。
首次安排維和部隊方隊參與閱兵。
熱點問題回應
記者:今年閱兵會有哪些先進武器初次亮相,比如東風41?
譚民:離十一還有不足一周時間,請大家拭目以待,相信不會讓記者朋友們失望!
記者:這次閱兵是否邀請外方軍隊參閱,是否邀請外軍領導人和外國駐華武官觀看閱兵?
吳謙:屆時將有97個國家的188位駐華武官應邀觀看閱兵活動。此次國慶閱兵未邀請外軍方隊參閱,也沒有邀請外軍領導人專程來華觀看。
記者:1.5萬參閱人員,年齡分布是怎樣的?
譚民:此次閱兵,受閱人員年齡範圍跨度較大,有20歲左右的青年官兵,也有60多歲的高級指揮員,幾代官兵同場受閱。
記者:新型武器裝備亮相是要對外釋放出什麽政治軍事信號?
吳謙:如果中國軍隊展示武器裝備就是“秀肌肉”,如果不展示就是“不透明”。我覺得對付這種邏輯最好的辦法就是堅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70年來,中國軍隊的發展壯大有目共睹。我們既沒有意圖,更沒有必要通過閱兵來“秀肌肉”。70年來,中國軍隊的世界貢獻有目共睹。我們自身越強,爲世界和平提供的正能量就會越多。